三级天堂-三级五月天-三级西施-三级性生活视频-三极毛片-三区在线观看

首頁 >> 企業(yè)百科

這屆大學生,為了找工作,大一就實習

發(fā)布時間:2024-10-16 13:52

最近跟一位正在忙秋招的HR朋友聊天,她說近兩年發(fā)現在校生找工作的一個趨勢——實習前移。


早幾年,大家的認知是大一大二學業(yè)正忙,從大三進入到大四的暑假開始實習,然后過渡到秋招和次年春招,這樣的節(jié)奏剛剛好。


可如今的狀況是在校生實習越來越早、越來越卷了,大家都信奉早起的鳥兒有蟲吃,認為進入大學的前兩年就開始實習,更能在畢業(yè)季的校招中拔得頭籌。


這屆大學生,為了找工作,大一就實習

大學生實習前移,提前步入職場的“實習早鳥”們是如何打算的?初涉職場的Ta們又有哪些感觸?

 

這屆大學生,為了找工作,大一就實習

實習早鳥,為啥這么早?


@Mori,“大二開始實習,我已經落后了?!?/span>


大一升大二的暑假,我原本計劃跟幾個高中同學、發(fā)小聚會,結果發(fā)現在北上廣念書的朋友都沒有回來,他們都去實習了。我是從那時候開始焦慮的。


我算了一下,他們每年寒暑假各做一份實習,到大四畢業(yè)前至少有6-7份實習經歷,等到畢業(yè)找工作時,人家的簡歷沉甸甸的,而我的簡歷上只有在校社團經歷。這要怎么比?


畢業(yè)前我大概做過4份兩個月以上的實習,去年秋招也比較順利地拿到了offer。


累是真的累,整整四年不是在上課就是在工作,甚至沒談過一場戀愛。


但是能在競爭這么大的校招中找到比較滿意的工作,我覺得努力還是值得。


@楊同學,“實習過,才知道什么是要重點去學的?!?/span>


金融專業(yè)在校生一枚,我入學時就聽學長們說過一句話:我們這個專業(yè),有父母撐腰的將來都是收入大幾萬的,其他大多數普通人都是要去銀行前臺或者賣信用卡。


聽完就是焦慮,邊焦慮邊開始拼命找實習。


幾段實習做下來,我感受最深的有兩點——


首先是認知的提升。


我第一份實習總被安排做一些無聊的工作,像是做會議紀要。當時我圖省事,下載了一個語音識別軟件,快速交差了。我自作聰明把內容交上去后,帶教同事問我這次會議的要點是什么?每個人的主要觀點是什么?我才意識不是工作無聊,是我把自己當成打雜的了。


其次是職業(yè)技能的提升。


在校期間我也接觸過Excel、PPT,我甚至在大一的PPT大賽中拿了二等獎。但是真正開始實習了,我才發(fā)現這些辦公軟件的使用,并不像是我在學校里學的那些。職場上的PPT不需要花里胡哨,要的是嚴謹的邏輯框架,清晰準確的信息傳遞;職場上的Excel,怎么把圖表做好看是次要的,怎么快速處理大量數據,并把數據背后的問題分析出來,這些才是重要的。


我覺得有這樣一兩段高質量的實習經歷,勝過若干為了一點點錢但沒有實質積累的兼職。


@蛋撻,“早點開始實習,早點對職場祛魅?!?/span>


大一暑假我拿到了線下實習offer,開始感受朝九晚五打工人的不易,過起了兩點一線普通但充實的職場生活。


我每天的工作任務就是編輯公司的自媒體——發(fā)給同事審核——定時發(fā)布——搜集第二天的素材。然后結束一天的工作,下班擠地鐵回家。


這個實習內容看起來很“牛馬”,但誰能想象這是一家不錯的快消品公司呢,而且公司還在上海一個繁華地段的高檔寫字樓里。


過來實習之前,我對職場的認知全部來自于影視劇。因此我對職場生活的美好想象是:每天跳過狼狽擠地鐵的橋段,用一杯星巴克開啟美好的工作,做的是一些創(chuàng)造性的工作,同事們身著時尚精致的套裝,大家的談資都是行業(yè)前沿趨勢……


實習過了,才知道網友為什么吐槽職場劇脫離實際。每天150塊實習工資,真是我每天堅持上班的全部勇氣。


但話又說回來了,做了兩三份實習后,我對自己的職業(yè)生涯有了切實認知,非常明確自己不想做什么樣的工作,做哪些事情又是真正擅長且能獲得認可的。


對于正在秋招的我來說,我能明顯感受到我對職場的認知,已經領先了室友們一大截。畢竟她們除了簡歷空空,也還完全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、能做什么工作呢。


這屆大學生,為了找工作,大一就實習

實習前移,早卷早贏?


從剛進入大學就開始實習,學校、實習公司兩頭跑,確實會過的相當忙碌。這種忙碌甚至會讓一些同學誤以為自己已經贏在了求職起跑線。


然而,早早開始卷實習,并不能完全等同于畢業(yè)后你會有一份好工作。這個過程中,你需要避開在校實習的4個誤區(qū)。


誤區(qū)一:實習擠占學習時間

很多公司對實習生也有最低出勤要求,一般是3天/周。與此同時,大一大二的課程安排也很緊張。這就必然導致和實習時間和上課時間的沖突。


實習早鳥們一定要做好重要性排序,學生時代還是要以學業(yè)為先,不能為了實習而忽視課業(yè)。


相對而言,寒暑假期間就是比較好的實習時段,能夠安排至少1-2個月的完整實習。


誤區(qū)二:只卷數量忽視質量


在校生缺乏求職經驗,可能會認為實習的作用就是簡歷上能多一行“XX公司XX崗位”的實習經歷,覺得這樣就能在求職市場上領先一步。


實際上,校招求職時,面試官不僅會進一步詢問你在這份實習中究竟做了些什么、學到些什么,一些大企業(yè)的HR更希望應屆生有“相關”實習經驗,而不是幾段跳躍混搭的實習經歷。


比如,你畢業(yè)后想進入消費品行業(yè),或者想從事市場營銷相關的工作,那么在你找實習時就應該去嘗試應聘相關行業(yè)的崗位。


誤區(qū)三:工資高的實習,就是好實習


咨詢者小W在某個暑假前期找到了兩份實習,一份實習是互聯網頭部企業(yè)的,實習薪資120元/天,第二份是某個不知名小企業(yè)的,實習薪資150元/天。小W很苦惱,問我為什么大廠這么摳,30元/天的薪資差距讓他很是糾結。聽完我真是苦笑不得……


是的,縱使是一些頭部大企業(yè),實習生的工資也是非常摳的,因為他們不愁找到實習生。而且實習生能帶來的產出確實非常有限,有時甚至需要花在職正式員工更多精力去帶教。


但是,評價一份實習的好壞,決不能從實習工資的高低來斷定。


誤區(qū)四:不能轉正的實習就是浪費時間


現在有不少企業(yè)專門開啟了實習項目,順利通過項目的實習生能拿到春秋招綠卡,能相對輕松的拿到校招正式崗位,甚至是含金量極高的管培生offer。


這樣很多面臨畢業(yè)的學生覺得,實習就應該是能轉正的。


實際上,實習跟校招完全是兩回事。很多部門常年招收實習生,卻幾乎沒有校招HC。但這并不意味著進入這樣的部門實習就是浪費時間。


如果你抱著一顆想轉正的心開始實習,發(fā)現沒有這樣的機會后又變得消極怠工,倒不如早點結束。因為混日子的實習,才是真正的浪費時間。


這屆大學生,為了找工作,大一就實習

實習早鳥的正確姿勢


作為職業(yè)生涯的搶跑,從大一大二就開始的實習,究竟如何做才能真正為畢業(yè)后的簡歷與求職加分呢?


我詢問了一些大學期間早早開始實習的應屆生/往屆生,操辦過數屆校招項目的HR,以及常年輔導大學生求職的職業(yè)規(guī)劃師,總結出以下三個關鍵目的——


目的一:提前適應職場,轉換學生思維


缺少實習經驗的應屆生在進入職場后常出現“水土不服”的情況,即便在校期間各項成績很優(yōu)秀,卻難以快速適應職場。究其原因,******的問題就是還沒有從學生思維轉換到職場思維。


兩種思維模式******的區(qū)別在于,學生時代是老師出題并傳授給你一套標準的解題思路,而進入職場后,你不僅要獨立工作解決問題,甚至問題也是由你自己發(fā)現的。


比如,領導安排你準備一場會議,他說的“準備”包含哪些事項?預訂會議室的流程是什么?需要通知哪些人員參會?是否需要準備一個會前文檔或在會議中記錄關鍵議題?……這些都是需要你去思考和解決的。


目的二:探索職業(yè)定位,描繪發(fā)展路徑

前文中,我們提到了實習的一大誤區(qū)就是只卷數量忽視質量。而真正優(yōu)質的實習,往往能跟你瞄準的行業(yè)、崗位,甚至具體到某一家企業(yè)的某一個校招項目緊密結合起來。


但在真實的應屆生求職過程中,很多同學都是懵圈的:一方面對自己的能力和優(yōu)勢不夠了解,不清楚自己擅長做什么樣的工作:另一方面也不知道不同的行業(yè)、公司究竟有什么樣的差別,每一個崗位具體是做什么的。


提前開始實習,其實就是多一段緩沖期、試錯期,通過幾段實習驗證自己能做的、擅長的,同時也對不同的行業(yè)和崗位展開實地探索,提前構建未來的職業(yè)發(fā)展路徑。


目的三:積累工作經驗,提升校招競爭力

應屆生人數一年比一年多,校招崗位卻不見增長。


10年前,有一兩個拿得出手的實習經歷,校招基本穩(wěn)了。而現如今,一些企業(yè)的崗位甚至都打上了“有相關實習經驗優(yōu)先”的標記。


在這樣嚴峻的求職形勢下,實習經歷豐富固然能加分,但重要的是你確確實實在實習中有所成長,獲得了技能的提升與經驗的累積。


更重要的是能在簡歷中充分展現自身價值,才有機會拿到面試機會,獲得好的offer。

這屆大學生,為了找工作,大一就實習

作者丨婉君


(本文來源獵聘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)